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一历史教案    收藏本页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

    [新旧知识联系点]

    1.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

    2.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3.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

    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

    [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

    生:两个。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

    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阅读明确)

    [指导学练]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板书)

    1.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

    生:破坏。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出示(出示课件:元世祖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引导学生阅读诏令)

    2.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板书)

    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

    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3.修治黄河。

    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停顿)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板书)

    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

    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出示课件:黄道婆像及生平简介)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

    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

    2.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

    3.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

    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元朝手工业分布图)

    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

    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

    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板书)

    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课件:元大都简介、地图:1.元大都平面图;2.元朝的对外交往图)

    在看的过程中思考:

    1.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

    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

    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

    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

    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