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英语论文 -> 论文内容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_英语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英语论文    收藏本页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这个例子说明,切不可以为双语词典上的注释都是词义完全对应的同义词,不要以为在不同的语言中总能找到对应词来表示同一事物。

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

2.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

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

4.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

(一) 汉语和英语中有些没有对应词的例子

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三伏”和“三九”在英语里是什么呢?一个年轻翻泽对几个加拿大人说 three fu和 three nine。听的人当然莫名其妙。他只要说 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 It was papked like sardines(塞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

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但是英语中的 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同。而且 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人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中的“干部”完全相同。

同样,汉语中没有表达 cowboy 和hippie(或hippy)的意思的对应词。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译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这些意义。汉语中把 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 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译成“嬉皮士”可能稍好一些,不过这个词也会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这就要在词典上或译文中加解释性说明了。

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方面的用语中也可以举出不少例子。例如汉语中的“斗争会”这个词可以译成 struggle meeting,但这种译法说明不了这种会的内容。反过来,美国的revival meeting是什么样的活动,中国人很难猜测,除非亲自到现场看过这种宗教气氛极浓、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复兴集会。同样,中国人对bingo party和 bingo game往往一无所知,有些词典中bingo的汉语注释是:“一种用纸牌搭成方块的赌博”(《新英汉词典》),“排五点一种赌博性游戏」”(《英华大辞典》),读者查到此词仍然不得要领。

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也有类似现象。多数英美人从来投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a heatable bricked),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 motel(专为开汽车的游客开设的、有停车场的旅馆),没有吃过 hamburger(牛肉饼;汉堡牛排;汉堡包),也不需要在上班时由time clock,(出勤记录钟)证明他们是否按时上班。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也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这种情况十分普遍,无需在此多说。

一在表示自然现象的语言中,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应当指出,把“节气”译成 solar terms,大部分西方人仍然不懂。)如一部常用的现代《汉英词典》中,把“雨水”译成 Rain Water(2nd Solar Term),把“惊蛰”译成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把“清明”译成,Pure and Brightness(5th Solar Term)。这些名称不另加解释就没有什么意义。但有些“节气”的名称在英语中确实有对应词:春分=Spring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秋分=Autumnal Equinox;冬至=Winter Solstice。

在表示自然力和宇宙方面,汉语里有些传统的古老的词,如“阴”“阳”,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朗曼现代英语词典》对“阴”和“阳”的解释是:“按道教的宇宙观,‘阴’和‘阳’是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的本质产生了宇宙,保持宇宙和谐。‘阴’表示黑暗、雌性、消极的。‘阳’表示光明、雄性、积极的。”

“阴”和“阳”的概念作为中医治疗基本原理的一部分已沿用了许多世纪,然而,这些原理却很难对西方人讲清楚。中医理论里所说的“寒”、“上火”等概念,也很难用英语词表达,只能做些解释。如“上火”,就说是“内热过多”,然后再描写一下症状。在《汉英词典》中“阴”、“阳”两词只好分别注释为:(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与《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一致,但西方人还是不易明白。

以上例证足以说明差别之大。造成这些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于环境和传统有所不同,或是由于工业和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差异,或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不一样,等等。

(二) 有些概念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但它们又不是完全同义的

有些懂一点英语的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用lover一词,外国人对此颇为惊讶(因为lover表示信夫或情妇的意思)。外国人不理解,一向在这类问题上谨慎小心的中国人,为何公开声明自己有 lover呢?应该记住,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就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rie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有时译作“第一夫人”,但一些中国人看到“第一夫人”字样会发生误解,以为既然有“第一夫人”就有“第二夫人”甚至有“第三夫人”、“第四夫人”等,从而得出一种错误的印象:“白宫的主人居然搞了好几个老婆!”

中国人问别人的“籍贯”时,可能指place of birth或where a person is from(本人的出生地或来自某地),也往往指where a person’s parents or ancestors came from originally(父母或祖先来自何地)。有时候两个地方是相同的,但也常常不同。在英语中没有与“籍贯”对应的词。Place of birth 只表示本人出生的地方,与祖先的任何情况无关。这种差别有时会造成混乱,填写身份证、个人履历表、护照等时尤其如此。

下面再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貌合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