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语言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文内容

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_师范教育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师范教育论文    收藏本页

【 标 题】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
【英文标题】Reflection Education and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Reform
  GUO Ying 1,XIE Ming-chun 2
  (1.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2.Dean's Offic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8,China)
【 作 者】郭英/谢名春
【作者简介】郭英(1963-),女,四川省内江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谢名春(1958-),男,江西省赣州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教授。四川师范大学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068
【内容提要】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的一种教师教育理论。革新传统师范教育,建构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要求我们:在师范教育的目标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在师范教育的内容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与积累;在师范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要重视师范生的亲身体验与活动;在师范教育教学环境创设方面,要注重协调、合作的班级氛围的建立。
【摘 要 题】师范教育
【英文摘要】Reform of traditional norm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of it based on reflection education require us to lay stress in its go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 criticizing ability,in its content on the acquisi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in its form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activity and in its environ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ordinating,cooperative class atmosphere,of normal students.
【关 键 词】反思性教学/实践知识/师范教育/改革
  reflection education/practical education/normal education/reform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3)01-0054-05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各国教育界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它是在对教学的伦理道德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的。在反思性教学的视野中,教学活动是被视为复杂的艺术予以开展的,思考教学问题时,仅仅从技术与经验的角度是不够的[1]。一方面,教育发生于极具复杂性的社会环境之中,它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涉及人类的伦理、价值;既关心个人发展问题,也是一种产生社会效应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些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作为实践的逻辑起点,而不应狭隘地建构面临的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再以既定的方法或技术去行动。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不允许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没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行为,仅仅凭着有限的经验或者直觉,依赖那些通常不能被清晰陈述的缄默的东西,去重复千篇一律的、非理性的教学实践。优化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
  反思(reflection),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J.loke)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也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黑格尔(G.W.F.Hegel)对反思的用法,基本上有三种:(1)与“知性”混用;(2)与后思混用;(3)专指将统一体分裂为对立面的二重性活动,居于知性与理性之间。关于反思的系统研究起于杜威(J.Dewey)。杜威在其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细致缜密的思考”[2](114页)。在杜威看来,序列(sepuence)与后果(consequence)是反思活动的核心,思想只有在逻辑有序并且包含对决策后果的考虑才能称得上是反思性的。反思既回顾假定与信念以确定它们是建立在逻辑上和证据上,也展望某一特定行为进程的意义或后果,它拒绝以表面价值接受任何事物,探讨“感觉的证据”和事物似乎存在的方式。反思行为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思维、问题意识以及责任感、虚心和坚持不懈等个人品质。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界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性的观点[3](1-3页)。一是从“理性”角度的界说,如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反思依赖理智的思考。二是从强调“伦理”角度的界说,比如伯莱克(L.Berlak)指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教学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把机动方案当作自己的行动和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这说明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审慎地考虑他们实践的伦理意义。而熊川武教授则主要从“目的”的角度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作了诠释: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根据国内外的观点,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一定道德价值作为基础,自觉地对教学实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同常规性教学相比,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反思性教学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对影响教学行为的多种变量以及完整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一定的道德价值观为中心,全面考虑教学问题,既关注教学实践,又关注实践的原理性基础;既思考教学的目的,又思考教学的工具;既探讨教学中的个人因素,又探讨教学的社会背景。同时,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之前,有“为活动的反思”,即根据特定的理论假说和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学作缜密的计划与安排;教学之中,有“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行为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思想、行为及依据进行反思;教学之后,有“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教师在教学行为完成之后对于其想法、做法的反思。正因为对于教学活动有如此全面、系统、缜密的思考与计划,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如果说常规性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反思性教学千方百计追求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思性教学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对其施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分析、评价,进而改进教学。同时,反思性教学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
  第三,反思性教学具有极强的“行动研究”的色彩,实质上是经验性学习的过程。经验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尤其是个体的问题性经验开始,促使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导致行为更有效的变化。建构在经验性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反思性教学即起于具体经验。教学中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以及各种理论原理进行分析,伴随问题意识和认知失调感的产生,进入反思环节,再通过问题分析、假设建构与验证假设等心理操作与实践操作完成反思活动。由此看来,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过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与思考探析其规律,使之逐步提升为清晰、明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原理或知识,遵循的是实践逻辑而非认识逻辑。
  第四,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树立自觉反思意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或探究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被当作课程知识与教育理念的消费者,只能按照固定程序复制和照搬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而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假设,自主计划教学、监控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发展专业能力。
  第五,反思性教学注重开放、合作的环境创设。反思既依赖自我提问与问题单、行为记录反思与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等个体性质的策略与技术手段,也依赖详细描述和交流反思等集体性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需要反思者有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也要求有合作、协调和信任的环境创设。它既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反省性活动,也是一种合作互动性质的交流活动。
  第六,反思性教学重视批判性思维这一关系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能力品质的塑造。反思型教师培养追求的目标有:(1)使教师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他们自己的实践,对教学持分析的态度;(2)促进教师重视其工作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是社会与政治情境性任务,教师的职责涉及对这些环境的分析;(3)使教师能够评价课堂实践中蕴涵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包括自己关于出色教学的信念的批判性考察;(4)鼓励教师对其专业成长承担起更大的责任;(5)促进教师发展他们自己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理解并发展他们自己课堂教学工作的原理性基础;(6)授权教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影响教育的未来方向和在教育决策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4]。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作为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尽管其思想体系还不成熟,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容质疑。反思不仅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的桥梁,把我们从长期理论与实践背反的困扰中解救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一个教师从技术的奴役者演进成教育“思想者”,引导教师走向解放与专业自主的大道。
  勿庸讳言,师范教育在反思型教师的塑造与培养工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这种角色要求我们以改革者的胸怀与胆识,革新扎根于学术传统与技术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旧有师范教育体系,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