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鸦片战争的影响高中一年级教案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分析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创了侵略者在中国获得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恶例,使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分析: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等。这些专有名词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教材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从不同领域探究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剧变,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quot;这一论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更利于把握时代特征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 教学建议】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的 教学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在讲授《天津条约》时,建议 教师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把《天津条约》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二是再按照 教学参考书的提示分别分析这些增加的内容有什么危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此外,还应该强调战争再起的原因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激发学生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北京条约》的讲授同《天津条约》。关于"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 教学建议:
      建议 教师简单讲完两国趁火打劫的目的后,直接提问:美法两国从这两个条约中又得到了什么新的权利呢?英国是否同时享有这些权利呢?为什么?从中促使学生学会比较的能力,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危害。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 教学建议:
      建议 教师讲完《南京条约》的签订后,指导学生看书,依次分析以下三个问题:《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所有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然后利用扩展资料,给出相关专有名词的定义。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重点:(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1)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 (2)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其原因。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首先介绍条约签定情况,然后学生看书,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有什么?目的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能够回答完整,但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不完整。根据情况加以补充如下: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开口通商,损害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不能自己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是近代 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教师首先介绍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这两个《南京条约》的附件的内容,并加以简单概括,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学生由于对《南京条约》的分析刚完成,所以对附件的分析较为简单。 教师稍微做出补充即可。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阅读课本内容,分析下面的问题:美法两国从这两个条约中得到的新的权利呢有什么?英国是否同时享有这些权利呢?为什么?学生回答较为容易。
       教师强调,在中美《望厦条约》中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的损害了中国主权。《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以加深认识。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师提出下列思考题: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第二,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第三,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由学生分析。题目较难,学生说不到之处,由 教师视情况加以补充说明并简单介绍"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名词如下: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样的社会还能说是封建社会吗?下面介绍两个概念:"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从这个概念出发,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变化就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教师提出思考题: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较为容易,但对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理解有些困难。 教师应加补充。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教师提出下列思考题:人民的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学生回答较为容易。
      最后 教师小结。

    >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