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地理教案 -> 初二地理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地理教案-河流和湖泊概况-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二地理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 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 )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

      (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

  • 上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教案
  • 下一篇:地理教案-[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教案
  •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回到顶部】【关闭窗口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