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语文专题 -> 语文高考复习 -> 诗词鉴赏 -> 诗歌理论研究 -> 文章内容
  • [ 收藏本页文章 ]
  • 随意谈诗(一)诗歌理论研究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栏目:诗歌理论研究    收藏本页

        有人出了个题目,叫我给她讲讲对仗,怎样才能对得声调和婉,情思绵延。
    对仗这个题目本来很大,不容易说得周到,好在她给出了具体要求,也就可以简单地谈一下。然而对仗在律诗中,只是颔颈二联,其与首尾的关系,对情思之“绵延”关系甚大,不宜只考虑本联字眼。
    再简化些,只以联为单位作分析,较为便当。
    首先当然要拿个古人来做典范,论到“声调和婉,情思绵延”,自然是李义山当行本色。拿他的七律来看,最强的是《锦瑟》,且不说,举几首其他的为例。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以上两首实质都是无题,无题七律自义山以下,绵延至黄仲则绮怀,大抵是同一路数,字眼甚实,叙事颇虚,笔调始能惝恍迷离。七律之中,虚词若超过四组八个字,便有凑字和无病呻吟的嫌疑。但若一点没有,密不透风,那又走到另一极端了。究其本质,无非是从意、法、字、度四方面着手。意是主帅,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自然也就写不成什么,诗家只这个没有技巧可传,但凭各人悟性天份罢了。法与度似同而异,是两个概念,模糊地说,法,章法也。度,涵养也。说对仗,还是从字(含词)讲。
    落笔之前,选韵是一事,这两首无题作意相近,一较凄缓,二则直简,便有韵部的影响在里面。四支五微都是适合写细腻感情的,六鱼七虞就冲和宁静,自然,世事无绝对,这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字本身,可从声、形、色、源流几方面细看。先说声,钱钟书(是他罢?记不准了)说过,只讲平仄,不讲四声,盖四声讲到极致,也还是不足,莫若不讲。但只分平仄二声,有些时候不很够,分出平上去入,也就差不多了,阳平阴平分不分都可的。韵和声并非一物,与调也不同,词中易明,诗里就比较含混,简言之,调是言全篇,韵是讲连结,声是就字说字。若要缠绵感觉,双声叠韵是最常见的法子,春晼晚,梦依稀,可也不能多用。四声八病约略有个了解,声调一般不至于太拗。网上诗,看得多,读得少,声调有时就忽略过去了。声调的和婉,对情思绵延是一个助力,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颇得诗家三味。
    形很简单,就是字的形状。我们看一个“笑”字,便觉它带着喜容,看“laugh”就没这感觉(这是前人说的,是谁我也忘记了,还说英语国家的人看laugh也是觉得在笑的。),要是楔形文字写来看,一定更没反应。这纯是一个心理定势,却必然影响到对诗的感受。二公子曾经提出这方面的看法,最终没得到确定的结论,但它实质上是客观存在。网上一直有简体和繁体字的争论,这个是非且不说它,为什么习惯简体的朋友看繁体字的诗会觉得隔膜呢?同样的诗,转成简体他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字形有疏密,便有配合或冲突,即使印刷的字亦然,写成书法作品就更明显了。寂寥,字形上相似,下联以消息双声为对,这是形与声的配合。
    色容易理解,譬如春雨一首,首联用白色,次联以红字开首,眼前顿然一亮,本联而言,雨中独归,惟远远一座小红楼在眼中心底,断非其他颜色可以取代。其实女孩子穿衣化妆色调上的讲究,用到诗里是相通的。红配绿,不但穿衣服忌讳,诗里也忌讳。:)暖色与冷色,相近与相反,都应当有所考虑,有些地方很细微,譬如金色与黄色,颜色差别不大,用出来效果就不一样。
    字的源流对诗句的影响。若干年前曾经有过“你最喜欢的十个字”的调查,我记得当选的有海、梦、月等,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胜于其他字,千年的文化陶染有很大关系。用一个字,不能不考虑到它在以前的诗文中是如何用法,有何感情色彩,是否有隐义在内等等。所谓无一字无来历,并非特地给作注者一碗饭吃。很多字古义与今义大相径庭,用古义就应当慎重。
    技巧上说,想要达到情思绵延的效果,字句多半若断若连,字实意虚,境界方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就是慷慨苍凉而非柔密缠绵了。你看“断无消息石榴红“,口气何等斩钉截铁,情致却不失缠绵,关窍就是前四字与后三字之间的连络疏远。“红楼隔雨相望冷”,这是从内容上把距离拉开,“车走雷声语未通”,这是从心理上把距离拉开。距离产生美,都挤在一处,哪还有美可言呢。“远路”“残宵”,时间与空间作对,在两句之中拉开距离,也是常用的手法,只是后人用得多了,便有点腻。
    七律写情(特别是女孩子写),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纤弱,一味地细,一味地求深婉,结果就是近于词,或者对仗巧思可爱,而首尾没把握住大局,通篇仍是不振,读一二首觉眼界清新,读一二十首便似在牛角尖中来来去去。义山这两首,开篇都是细节,愈飏愈高,愈开愈远,到结语境界阔大,和《锦瑟》《碧城》的结法不同,较易一些。
    说来说去,这些东东始终在诗外,看的人不妨如是想,作者想得越多,去诗的本意怕就越远。上策还是读书养气,眼界格调高了,笔下自然就有了分寸。意在笔先,那是永远不错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