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国民经济论文 -> 论文内容

台湾金融市场与“亚太金融中心计划”发展简析_国民经济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国民经济论文    收藏本页
 一、台湾金融市场新环境与现状
  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长期来看,金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对有效配置资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会使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导致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蕴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尤其对于新兴市场,国际资本的流动常常会出现两个阶段:先是较长时期的持续流入,然后在新兴市场总体经济恶化或投资人信心普遍不足时出现资本大幅流出,对新兴市场的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都造成严重冲击。
  面对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形势,台湾只有改革和发展金融市场,才能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发展自身经济。金融市场是指借贷货币、买卖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市场,可以有固定场所,也可以没有。以市场职能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按交割时间划分,可分为即期的现货市场和远期的期货市场。总之,金融市场是融通各种资金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市场的总称。本文主要考察其中的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股市、票券与债券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都属于资本市场,即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境外金融市场都属于外汇市场,而基金市场则是台湾金融当局干预股市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推动“亚太金融中心”计划的基本目标之一。
  股票市场。台湾股市投资人基本以本地为主,外国投资比例很低,并且法人参与程度不高。发达国家的股市中,法人机构的交易比重往往在三成以上,甚至超过五成,而台湾股市中,法人机构的交易比重仅一成多。其原因包括:股市规模不大且操作困难度较低、股市投机性强导致法人理性分析缺乏优势、投资者对机构投资人操盘不满意、对基金产品观念的薄弱等。用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可以衡量金融资本化的程度。台湾金融资本化的程度高于韩国,低于香港和新加坡,与纽约相近。从股市规模看,台湾至2000年12月底为止已达531家上市公司,高于新加坡的388家,低于香港的736家,与纽约的2468家不在一个水平。成交值的高低可以衡量股市的规模与活跃程度。成交值越大,表示股市规模越大,越活跃。这方面台湾股市优于韩国、香港、新加坡,低于日本。周转率用以衡量股市的投机性,或健全程度。周转率越高,投机程度越高,股市健全程度越低。台湾股市周转率远高于香港、新加坡,显示其投机性很强,尚不健全。
  票券与债券市场。台湾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可分为四种:公债、公司债、金融债券、外国债券。台湾债券流通市场自1982年起至今一直是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并行的双轨制。集中市场的交易占整个债券市场比例很小,不到1%,交易内容只有公债与可转换公司债。2000年集中市场成交值512.5亿元台币均为可转换公司债,其原因是可转换小额交易,且有转换为股票的性质,被投资人视为股票交易,因此参与者多,较活跃;而公债多为巨额交易,小额投资人参与有限,金融机构等大额投资者在购得公债后又往往予以库藏,所以交易不多。与此相反,店头市场的交易几乎占整个债券市场交易的100%,议价交易为主的柜台买卖已成为台湾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与交易方式。
  期货与期权市场。台湾期货交易所(TAIFEX)1998年7月21日推出台股指数期货,标志着台湾期货市场的建立。1999年又开始交易“电子类股价指数期货”与“金融保险类股价指数期货”,2001年开始交易“小型台股指数期货”。但总交易量始终未赶上在新加坡交易的摩根台股指数期货交易量。在发达经济体中,期货交易值大多超过现货交易值,有的甚至高达两倍,但台股指数期货交易值目前仍在现货市场交易值的22%左右,表示其尚需相当大的发展。台湾期权市场刚刚起步,台湾期货交易所正在筹划推出“台股指数选择权”、“个股期权”等股市衍生商品。
  外汇市场。台湾外汇市场主要分为即期市场、远期市场、换汇市场及台币衍生性商品的交易,其中,即期、远期和换汇三个市场的交易量占交易净额的90%左右。目前台湾外汇市场交易量平均每日约40至50亿美元,尚远低于亚洲各金融中心动辄1000亿美元的水平。
  境外金融市场。台湾建立境外金融市场的目的在于:1,吸收国际流通的资金;2,就近培养国际金融业务专业人才,提高台湾从业人员的水平;3,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金融、会计、法律等,还可增加就业机会;4,增加台湾与国际金融界的合作与联系,提高台湾国际金融地位;5,为设立“自由贸易区”及“世界贸易中心”打下基础;6,有利于台湾境内金融中心发展。
  设有境外金融市场的经济体,对境外金融市场与境内金融市场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境外金融与境内金融完全隔绝,另一种是二者融为一体。台湾属前者,内外分离,即所开办的国际金融业务,资金自境外引进,原则上仍运用于境外,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仅发挥第三者的中介功能,原则上不准流入台湾市场,以隔绝境外资金流出流入对台湾金融市场的冲击。
  根据1983年12月12日颁布的“国际金融业务条例”,台湾当局批准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特许银行在台湾境内设立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在该中心设立的金融机构,虽在境内依据台湾法令营业,但其服务对象原则上在境外,且不受台湾外汇及存款准备金的管制,并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待遇。1984年4月20日,台湾境外金融中心开始受理台湾的银行和外商银行申请设立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是台湾第一家境外金融操作银行,于当年6月5日开始营业。最早开办境外金融业务的外商银行是美国商业银行和花旗银行。截止2000年底,台湾已有68家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其中本地银行38家,外商银行30家。
  就全体OBU资金状况分析,至2000年底,资金来源以金融机构存款及银行往来为主,占负债总额的72%,非金融机构存款占23%,其它负债及总行权益占5%。资金来源地区以亚洲为首,占79%。资金用途以存贷金融机构及银行往来为最多,占资产总额的51%,贷款占36%,投资债票券占8%,其它资产占5%。资金流向以亚洲为主,占65%。台湾境外金融中心自1984年开办以来,OBU总资产由42亿美元增长到473亿美元,但规模至今无法与香港等亚洲主要金融中心相比,且从OBU总资产占所有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比例来看,约在7%-8%,并无太大改变,显示OBU在台湾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几十年来变化不大。
  基金市场。台湾基金市场主要有五大主力: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劳工退休基金、劳工保险基金、邮政储金、共同基金。
  退休抚恤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台湾当局及公务人员,前者占65%,后者占35%。2000年底该基金已达1699亿元台币。其资金运用包括:1、购买债券、票券、股票;2、存放指定银行;3、有关福利的设施投资及贷款;4、向当局或公营事业机构贷款;5、有利于基金增值的投资项目。至2000年度,该基金有43%的资金可投资于台湾股市。
  劳工退休基金的资金来源是由雇主缴纳,本质上是替雇主及劳工代为管理的退休准备金。目前台湾有关法律虽强制企业每年缴纳,但因多数都以2%的法定最低比率缴纳,造成缴纳资金不足。其资金运用在1990年以前十分保守,只可投资于存款、票券等固定收益的投资工具,此后不断放宽,可投资于股票等有价证券。
  劳工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劳工保险费,由被保险人、被保险的雇主及台湾当局共同负担。该基金成长迅速,资产规模相当大,截止2001年2月底,资产总额已达4865亿元台币。资金运用在1996年以前多存放在金融机构,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比例非常低,仅1%-2%左右。此后用途不断拓宽,到2000年底有18.6%的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投资金额约829亿元台币。
  邮政储金的资金来源是邮政储蓄,储金增加迅速,1979年底突破1000亿元台币,1990年底突破1万亿元台币,2000年底达28.3万亿元台币,占台湾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5%。其资金运用的范围和额度不断扩大,几乎可以投资任何短期内可变现的证券。投资股票上限由原1500亿元台币,于2000年9月调高至3000亿元台币。
  台湾共同基金的发展始于1983年,到2000年12月,台湾共39家投资信托公司,301个基金,总金额11700亿元台币。
    二、台湾金融市场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台湾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日趋多元化,制度也不断健全,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包括:
  1、股票市场方面:内线交易严重;利用关系企业交叉持股,炒作股票;大量以股票质押到银行贷款,进行高风险操作;台湾当局过度进场护盘。
  2、债券市场方面:债券发行人只限于少数发行机构;债券发行目的偏重于非自偿性公债与融资性公司债;对不同债信公司采取单一发行法定上限不合理;未针对市场容量限制债券每次发行最高金额;发行月份过度集中在6月与12月;不规则性发行公债不利于市场发展;债券发行种类少,无法吸引多样化投资人参与。债券流通市场方面问题在于:交易对象几乎全部是公债,市场不活跃;债券大部分被金融机构保存,市场流通少;小额投资人进入困难;债券利息所得税容易规避;缺乏期货、期权等相关避险工具与市场;外商投资人与资金进入债券市场限制多;缺乏欧洲美元市场;电子交易系统使用者少;债券结算交割模式不健全;缺乏债券借贷管道;现行债券税制存在问题;人才需要培训和设备需要更新。
  3、基金市场方面: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的使用受法令限制较大;个体投资人在证券市场结构中的比重还是偏高;资金汇出入及投资受到限制;市场法人比重低,股市规模有待扩大;专业人才缺乏等。
  4、银行业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获利能力下降。本地银行资产报酬率由推动“亚太金融中心”之初的0.6%左右,降至2000年的不到0.4%。原因之一是供给大量增加。1992年台湾当局开放新设15家民营银行,1997年又鼓励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使岛内银行家数进一步扩大。二是银行业利润渠道有限。台湾金融业一个发展趋势是直接金融在资金流动体系中的角色逐渐提高,由1992年的10%提高至2000年的24%,银行业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角色则相对降低。同时,银行业并未扩展其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